今天,2点半到4点,在我家附近,举办了一个小型讲座,入场免费,关于心理学介绍的。内容包括:忧郁症,精神分裂症,是怎么样产生的;家长和孩子应该如何沟通;为什么自己会控制不了情绪;以及带来了一项讯息,吃药不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,而且还有副作用。
我本着对心理学方面有点兴趣,想多了解一些,所以报名参加了这个讲座。本文将会讲述今天我所经历到的,看到的,听到的,除了是一个记录,也是一个分享。简单的。
主讲人来自笨珍,13岁到新山读宽柔中学,过后到美国获得心理学学位,即将于八月继续修读心理学及音乐疗法硕士。她希望每年能回来大马提供这种心理学的课程,让百姓能更加正确的了解,心理学是什么。
当时差不多有约20-30位来参加讲座的人,女性居多,有我这种年纪(20+)的,也有40岁的,也有乐龄人士等。。。有几对夫妻来,也有一些 auntie 来,他们主要都是为了了解如何和孩子沟通,或者了解如何控制情绪。也有我这个年纪的情侣还是几个女生结伴单独来的。那个场地其实蛮小的,一个房间。进去那里后,就听着主讲人播放的轻音乐。。。
讲座开始了,介绍什么是心理学。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心智历程的科学。
『有一只狗,给它一块肉,狗会流口水。再给它一块肉,狗会流口水,再继续重复做这个动作。接下来,这只狗,你摇一摇铃声,给它一块肉,它会流口水,你继续重复这个动作。然后呢,如果你再给这只狗,摇一摇铃声,不给它这块肉,它已经会自动流口水了。基本上狗听到铃声是不会流口水的,但是你已经帮这只狗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为,一有铃声,就流口水。』
现在,问你一个问题,“爸爸”,你对这两个字,能想到什么呢?这是一个你从小,在学校,在家里,就学会的两个字,你能想到什么?『会赚钱的,强壮的,一家之主,保护我们的,一个男人,严肃的,威严的,不大熟的。。。』或许你会联想到更多东西吧。。。
一个人呢,他是爸爸和妈妈结合后生出来的,他的【基因】已经决定了他的性格,他的心理状况,再加上【社会】,他的家人、爸爸妈妈、朋友、国家及社会,会影响他一生未来的心智历程之发展。
有一些心理病症,如精神分裂症,忧郁症,这些除了在后天所活着的社会里影响到,也有些是天生【基因】就已经遗传到了,就好象一些病症是会遗传的。如果你的孩子一生出来就诊断出有这些心理病症,你可要谢天谢地,提早知道提早预防。因为如果你20岁才发现有心理病症,不能奢望心理医生一天两天就把你治好,你需要20多年才能cover回去的。如果你30岁才发现有心理病症你就需要30年才能治疗好。所以,心理病症是可以预防的,越早知道越好。
最重要的是,如果有什么迹象显示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有心理病症,不要冒冒然立即判定有心理病症。没有也被你讲成有。原本没有忧郁症,讲了讲,就变成有了。有一个 case,当主讲人回到大马后,有一个人就打电话过去跟她说,他有忧郁症。主讲人那位小姐就问那位说有忧郁症的男士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。那个男士就回答说,因为他4天没有睡觉,所以就有忧郁症。真正的诊断结果是,他没有忧郁症,他只是4天没睡觉,当然是没办法正常过生活嘛。
有什么迹象显示那个人有可能有心理病症的话,有忧郁症的话,千万不要马上为他标签:他有忧郁症。没有。你要先带那个人去找心理医生做个【诊断】。当诊断结果有的话,才有,要不然,没有也会被自己讲成有。
如果可能有心理病症,一定要去【诊断】,一定要去找心理医生。一些人如果咳嗽,你叫他去看医生啦,他说不要去啦,没事啦,不用看啦。心理病症也是一样,也会有人反对去看医生。有些发烧到很严重还是不去。所以,之后就可能会发生想象不到的问题吧。未免发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,不管怎样,拉他,逼他,打晕他,都要想办法带他去看心理医生。但还有一点是,一定要说服那个人去找心理医生的重要性,如果那个人是被逼去看的,但是他自己却不想,最后,还是没有效果的。
很重要的一点,我们每个人,都是其他人的【社会药】。当你发现有一个人可能患上精神病后,千万千万,不可以到咖啡店说:“哦,我跟你讲hor,有一个人,他blablablah”,到巴刹:“我跟你讲hor,blablablah”。这样的话,每个人都在口耳相传那个人有精神病,就等于为那个人判刑了,那个人始终没有解决问题。你不是在帮他,你是在害他,你变成了他的【社会毒药】。所以,你要当【社会良药】,为社会做出贡献,还是当【社会毒药】呢?正确的做法是,去开解他,带他去找心理医生诊断,然后治疗。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【社会药】,都会影响其他人的心理建设发展。
有三种职业的人你可以找。第一,心理医生。临床心理治疗的,他可以开药的。第二,心理辅导师,他不能开药的,他会跟你说说话。第三,治疗师。治疗师有很多种的,有音乐治疗,语言治疗,创意治疗,及职能治疗。
通常心理病症治疗方式有几种:第一,吃药。第二,一对一的聊天治疗辅导。第三,团体聊天辅导。第四,做一些创意性活动。这里要传达一个信息,心理病症吃药的话,也只能稳定你的情绪,但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,而且还会有副作用。
有一个 case,一对夫妇,他们很懊恼,他们的孩子的情绪是两极化的 (bi-polar)。怎样两极化呢?就是有时脾气好,有时脾气差。你有可能说这很正常,每个人都这样,但他的两极化的特点是,有可能这一分钟脾气很好,但是才下一分钟他就转变成极度脾气差,骂人的个性,但再下一分钟他又可以非常的平和,好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。最后的结果是,这对夫妇给他们的孩子吃了药,那个药可以把两极化的情绪平伏起来,减低振幅。其实那个药是能让人体能放松,舒解压力,吃了药后,就会想睡觉。所以那个人最后接下来的过得很迷迷糊糊。因为想睡觉,变得什么事情都不想做,自然也不会有坏事发生。但是,他的人生也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过去了。所以,吃药的这个解决方法,不是最好的方法,有副作用。
『额外的故事。我说说我在阅读《极端自我就是王》里作者的朋友的一个经验吧。作者有一次和他的一位陈姓朋友到诊疗所出差,他们当时是做药厂的,去诊疗所是要找医生谈生意的。当他们驱车到了诊疗所,作者的陈姓朋友看到有一辆电单车“霸道”的霸了两个车位。他下车“好心的”把电单车移位。过后,就有一个男的从诊疗所出来,二话不说,一个巴掌就打在那位陈姓朋友的脸上,热烫烫的红肿,说:“你动我的车做什么”。说完,就走回诊疗所。那位陈姓朋友很冷静,扶了扶眼镜,走到他们的车的后座门外,开门,小心翼翼的脱下眼镜放在后座外,关门,很冷静的走向诊疗所。作者感觉不对了,立即下车跟着去。那位陈姓朋友一到诊疗所后,慢慢的走到那个打人的男人后面。一瞬间,那位陈姓朋友竟然举起拳头打过去,而且打到很激烈,很多病人都吓到了,医生护士也看过来了。过后,那位陈姓朋友就突然间很冷静的离开诊疗所,好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。那位作者也吓到了,搭肩去问那位陈姓朋友,现在你要去谈生意还是要去喝茶。陈姓朋友就说,我们不是要来谈生意的吗。说着,他们又走回诊疗所,找了找医生,谈了生意。过程中,陈姓朋友和那位医生很“正常地”有说有笑,很快就谈妥生意了。哈,那位医生也吓到了,很快什么都没看就签了。后来,作者(现在是一名NLP心理学家)就把他的那位陈姓朋友的这种突发心理行为叫做“Psychopathy”。作者也说,极端自我的人通常或多或少都会有点“Psychopathy”,许多CEO如苹果教父就有这种特质。』
回到那边的心理讲座。过程中,主讲人也有问我们问题,要我们分享东西。但大多数的人都有着东方保守传统 — 不分享的心态。所以,主讲人就换了换另外一个方式,她问问题,我们用举手的方式来回答。我心里是这么想的,一开始,她一说,“来,我们来做一个活动,让你们讲话,分享东西”,我都有那种想后退的想法,哪里敢哦。。。
接下来更加够力,主讲人要我们找 partner,不认识/陌生的人,一对一,然后办一个活动。这个时候,我当然是没退路了,一定要找一个人了。幸好,隔壁的隔壁有个男士“主动”来找我,我们就一组咯。哇,不错不错。
这个活动是:一开始,要我们两个人面对面看着对方的眼睛。(哇,两个大男人对看。。。一直笑咯)。然后,第二个活动是,两个人,其中一个人当 A,另外一个人当 B,轮流。第一项,A 跟 B 说他想做什么,未来想做什么,B 就“负责”专门打击 A,说 “不可能的啦,不行的啦”。然后,我先当 A,我也不懂要做什么咯,就随便丢一个做什么科学家拿什么诺贝尔奖的,有老婆之类的咯。第二项,A 要向 B 诉苦,说为什么他做不到这些东西,是不是社会不公平之类的,B 就要“负责”专门说,“是咯是咯,对咯”。。。后来,主讲人就问 A 想不想打 B。全部人都说不想打。。。主讲人就抛一句出来,“那么 B 没有做好咯,没有打击到 A。。。” 接下来我们就倒转过来,换他做 A,我做 B。哇,其实我们都讲到一半,没东西讲,想不到,脑袋空白。其他组的就很厉害,可以讲讲讲讲不停耶。。。最后,为了打破这个僵局,我就开始问他做什么职业的,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自己谈自己的,讲题外话,找话题聊。。。所以我最后压根不知道这个特别的活动是干什么,但是我们还是讲了很多东西。。。他是40岁的,做生意的。。。
最后,主讲人介绍了一个生活营,在笨珍酒店举行的,RM100,8月5日到7日。两天两夜里,会有心理学课程,然后最后也会去 Permas 参观精神病院,看看活在“另外一个世界”的人是怎样过生活的,他们还在过生活。我没报名。先去了解。
心理学是个很有趣的东西,其实我之前也对心理学抱有一点兴趣,我想了解更多。了解了【知识】,或许能帮助到自我发展。
参考链接
主讲人网站:http://www.girllim.com